海外志工,幫助了誰?

海外志工,幫助了誰?




黃婷鈺  (20071001)


    



     不是志工沒能幫上什麼忙,而是很多人不願深入了解當地背景和文化,便沾沾自喜強調「無私的」自我奉獻,只想完成「當志工」的「使命」……

     兩年前,我以志工身分到了泰緬邊境,後來就在「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工作,負責泰國事務。這裡有台灣人不熟悉的邊界,有因緬甸長期內戰而生的難民營,自緬甸到泰境求生的移民,以及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




     這兩年來,台灣年輕人組團到海外當志工似乎成為一種流行,今年暑假期間從台灣陸續來了很多學生團體,到泰緬邊境參與服務工作,我與當地的同事們也盡力調整手裡計畫中的工作,迎接一團團學生們到來。

     志工來來去去 留下的攤子誰清?

     這些年輕學子帶著鎂光燈的祝福和拯救世界的宏願,到泰緬且玩且走、教教當地孩子英語、華語,旋風似地蓋起水泥房子,兩周後再整隊回台灣接受表揚,不禁讓我有些感慨。

     在台灣志工們抵達前,當地有許多準備與協調工作要完成,這是年輕志工們看不見的,事後所有未完成的爛攤子,也是趕著回家的志工們摸不到的,這些都留給了當地人,也就是那些我們想像中接受我們幫助的人。

     事實上,當地社區自助自救,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泰緬邊境,我們看見的,是當地的族群自己搭殘破的草棚辦學校,較幸運的孩子上著有一天沒一天的學,物資缺乏的情形下仍舊繼續著;學生學畫、歌唱,一幅幅訴說和平、希望回家的畫作,被受到共鳴的人們帶走,流向各地,繼續發酵。

     我們都被這樣的情況所感動,泰緬邊境的難民與少數族群雖然是弱勢的一群,但是他們正努力發展培植自身的力量,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們,願意與他們一起嘗試各種的可能。

     水泥房子 與當地建築格格不入

     如同水泥房子比不上雨季會漏水的樹葉屋,當地人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生存智慧;志工們蓋的水泥房子,與當地其他房子明顯格格不入,下次是否就該尊重當地的住屋經驗法則與風俗民情,使用需要經常修繕的竹屋,而不是做完就算了的水泥屋?

     曾有學生志工問我,「我們來到沒水沒電的村莊,帶著孩子做了幾天活動,真幫到了什麼嗎?對這裏的貧困匱乏,能有什麼作用?我覺得有點空虛。 」

     不是志工沒能幫上什麼忙,而是很多人不願深入了解當地背景和文化,便沾沾自喜強調「無私的」自我奉獻,只想完成「當志工」的使命!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以尊重的、人道的心態,去理解當地的眼神和話語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知道自己到底能幫得上什麼忙吧。(本文作者為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國工作隊隊員)


======================

Fion 這是送給你的文章。祝你一路順風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