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海外志工,幫助了誰?

很喜歡的一篇文章,當每次國內或是公司號召短期志工浩浩蕩蕩的去幫其他地方蓋房子或是作苦力時,我都會想起這篇文章。

前一陣子洪技師說他妹妹(還是他妹妹的朋友)要去當兩個禮拜的志工,問他說要怎麼準備,洪技師回答,不要造成人家的困擾就好勒!我接著說,對啊~妳去兩個禮拜,人家要準備兩週來歡迎你,妳走了再花一週時間善後。

我個人是很反對為了體驗人生,就跑去當志工的。因為畢竟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有足夠的心理建設及訓練,突然闖入,只是帶給志工個人成長,對於當地其實是沒有幫助低。學習到『要給對方想要的,而不是自己可以給的』我想這種事情不用跑到國外花一大筆錢之後個人成長吧!給我10塊錢我就可以教你了。

我只看婷鈺 過一次,是在某次協會培訓的時候,她跟在泰緬邊境的領隊一起來,豪哥介紹說,她也是協會的一員,本來也要來兒童城,但是在等待過程中先跑去泰國了!也就留下來了~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
0,3457,112007100100470+11051302+20071001,00.html



海外志工,幫助了誰?
黃婷鈺  (20071001)



不是志工沒能幫上什麼忙,而是很多人不願深入了解當地背景和文化,便沾沾自喜強調「無私的」自我奉獻,只想完成「當志工」的「使命」……

兩年前,我以志工身分到了泰緬邊境,後來就在「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工作,負責泰國事務。這裡有台灣人不熟悉的邊界,有因緬甸長期內戰而生的難民營,自緬甸到泰境求生的移民,以及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
這兩年來,台灣年輕人組團到海外當志工似乎成為一種流行,今年暑假期間從台灣陸續來了很多學生團體,到泰緬邊境參與服務工作,我與當地的同事們也盡力調整手裡計畫中的工作,迎接一團團學生們到來。

志工來來去去 留下的攤子誰清?

這些年輕學子帶著鎂光燈的祝福和拯救世界的宏願,到泰緬且玩且走、教教當地孩子英語、華語,旋風似地蓋起水泥房子,兩周後再整隊回台灣接受表揚,不禁讓我有些感慨。

在台灣志工們抵達前,當地有許多準備與協調工作要完成,這是年輕志工們看不見的,事後所有未完成的爛攤子,也是趕著回家的志工們摸不到的,這些都留給了當地人,也就是那些我們想像中接受我們幫助的人。

事實上,當地社區自助自救,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泰緬邊境,我們看見的,是當地的族群自己搭殘破的草棚辦學校,較幸運的孩子上著有一天沒一天的學,物資缺乏的情形下仍舊繼續著;學生學畫、歌唱,一幅幅訴說和平、希望回家的畫作,被受到共鳴的人們帶走,流向各地,繼續發酵。

我們都被這樣的情況所感動,泰緬邊境的難民與少數族群雖然是弱勢的一群,但是他們正努力發展培植自身的力量,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們,願意與他們一起嘗試各種的可能。

水泥房子 與當地建築格格不入

如同水泥房子比不上雨季會漏水的樹葉屋,當地人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生存智慧;志工們蓋的水泥房子,與當地其他房子明顯格格不入,下次是否就該尊重當地的住屋經驗法則與風俗民情,使用需要經常修繕的竹屋,而不是做完就算了的水泥屋?

曾有學生志工問我,「我們來到沒水沒電的村莊,帶著孩子做了幾天活動,真幫到了什麼嗎?對這裏的貧困匱乏,能有什麼作用?我覺得有點空虛。 」

不是志工沒能幫上什麼忙,而是很多人不願深入了解當地背景和文化,便沾沾自喜強調「無私的」自我奉獻,只想完成「當志工」的使命!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以尊重的、人道的心態,去理解當地的眼神和話語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知道自己到底能幫得上什麼忙吧。(本文作者為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國工作隊隊員)

Comments

Popular Posts